“如果学生一道题错了几遍还不改,就说明犯错误的‘代价’太低了。”这看似“无情”的言论,正是崔星邦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学过程的一个缩影。
数学,毫无疑问,是一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品质,崔星邦老师总是以近乎严苛的标准进行每一个流程:备课,必须要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深度;板书,必须要逻辑清晰,突出重点;作业,必须要过程严谨,标准明确;纠错,必须要精准归因,严防再犯。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针对学生们容易重复犯错这一现象,崔星邦老师有自己的解法:让学生“付出代价”。当然,所谓的“代价”并不是无端的惩罚,而是一种特别的纠错措施:抄题重做——写清每一步的逻辑——分析错误原因——分析正确解法——“讲授”给老师听。
学生要“解剖”题目和自己的错误,配合费曼学习法,彻底地认清自己做错的根源和题目的本质,从而真正掌握知识,避免再次犯错。
这一措施也被崔星邦老师沿用到班主任工作上。学生扣分必须进行常规条例和思想道德等内容的深刻再学习,以理解自己的错误与改进的方向。这些措施卓有成效,正如一位毕业生所说:“感谢邦邦老师,让我以满意的数学成绩和端正的人生态度步入大学的殿堂。”
高中课本知识不是数学学科的终点,更不是教育的终点。身兼数学竞赛教练员的崔星邦老师深知,数学教育,不是只教会课本例题就足够的。他对教学的热爱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每讲到重点难点或是精彩之处,总能看到邦邦老师鼻尖上微微沁出的汗珠。”
在教课之余,崔星邦老师格外专注于总结题型和经验,分析题目规律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过程。这些总结与分析也凝练成了一份份教案,一篇篇总结反思,以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教学论文。
崔星邦老师发表在省级核心期刊的论文
崔星邦老师的教学研究文章
崔星邦老师的期中复习教案
这些研究,既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拆解,也有从学生解题角度出发的难点思考,将数学与教学的艺术巧妙结合,编织成极具可读性又不乏操作性教学论文。
崔星邦老师认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不仅仅是为了把知识教得明白,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奔跑的时候,教师更不能停步不前。
“我挺笨的,不擅长表达感情。有时候挺怕他们反感的。”崔星邦老师有些腼腆地笑着,“不过,我感觉他们能懂我想对他们好。”
学生当然懂得:“严厉和温和这两种特质同时在邦邦老师身上完美体现,在高考冲刺的路上,他始终给予我们底气和希望。”
数学老师不是理性机器;理性与严格恰恰是建立在关爱与温情之上。崔星邦老师或许无法用动人的语言去倾诉自己的呕心沥血,但酷热夏日的清甜水果却见证着他用单纯乃至朴实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对学生的关怀。
有一个场景深深地刻在崔星邦老师的记忆里,有些滑稽,却更有些动人。那是期中考试后,一个身材比崔老师还要壮硕的男生抱着他的脖子嚎啕大哭的模样——不是因为考砸了,而是因为进步了。学生在许久的埋头苦学之后,终于收获成绩的心酸与喜悦,全部化为激动的泪水奔涌而出。而对学生来说,希望第一个分享的对象,就是崔星邦老师。
崔星邦老师为学生答疑
崔星邦老师与学生合影
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恩与信赖。或许学生也不擅长表达,那便也交由行动去证明,交由爱与成长去证明。
坚定、清醒、有为,以严格的精神教学治学,以关怀的柔情教育感化,这就是崔星邦老师的答案,也是所有学生愿意以一生去践行的格言。
附录:崔星邦老师2021届部分毕业生去向。
(本文感谢2021届毕业同学们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