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八点半,我校组织了本学期第14次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在室内进行,教育科孙志飞主任主持仪式,2021级B18班的谷羿佑同学作国旗下演讲。
大家好!
我是2021级B18班的谷羿佑,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作国旗下演讲。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身为后浪的我们,即将迎来属于我们的时代。时代在变换,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却始终如一。这就要求我们修身逐梦,在个人与国家的统一中成就理想人生。
修身,就是“修习学识,充盈自身”。弗洛伊德有言:“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能悔棋,也不能再来一局。”人的一生,不过匆匆数十年,黄金时间,可能连二十年都不到,经不起挥霍。明确为何而学习,也因此成为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生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在我尚未了解科学的答案之前,我的答案“生存”似乎与此不谋而合。
是的,从个人角度来说,活着是人类进行其他社会实践的前提;同理,扩展到集体、社会、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生存都是第一需求。据此,或许疑问骤生:在当今世界,即使躺平摆烂也可以生存下去,那么努力的意义在何?我认为,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人类之所以要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在微观个人层面上体现为生活,在宏观集体、社会、国家、人类层面上体现为发展。而当人们的生存或者是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总会有一部分人将视野放大,所念远在山河。纵使为了更多人的福祉拼得泪流满目,也依然可以静待泪的潮涌退远,直到理想的岛屿浮现。
如此,问题的答案便已明朗:在追求个人生存发展的同时,为祖国和全人类而奋斗终身,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意义。
坚信人生需要学习,更要知道人生应如何学习。在我的学习历程中,“心虚”对激发我学习的动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常说,虚心使人进步。我相信,心虚同样也可以。人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有底线的,越过底线,心虚就会起作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用色深且鲜艳的笔将这条线描得清晰醒目。这条线可以画在听课状态上,可以画在作业完成度上,也可以画在知识记忆熟练程度上。当自我松懈以至于触及底线时,便可明晰自身状态,及时调整,由此达到以自身内驱力促进发展的效果。
归纳、总结、反思亦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的重要的素养,关系学习效率。归纳是指在学习大量的知识后将这些知识分类整理,使之成系统、成体系。
倘若知识零碎,运用时对其检索就犹如大海捞针;而将其归纳,使之成系统、成体系,从零碎的知识溯源而上,最终汇聚为一点,其所过路径即为世界框架,其一点即为世界本源。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框架的过程,框架的起点就是知识的本源原理,只有建立起知识世界的框架,才能创造其他万物,否则,这只能是一个脆弱的世界,一碰就塌。总结与此类似,是进一步得完善框架,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后总结其原理。归纳总结的形式可以是落实笔头,也可以是脑中成像,因人而异。做好归纳总结,才能达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程度。而反思,则是重中之重。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充实知识宝库,就要从库存中榨取汁水,以“扬弃”实现发展。毫无疑问,“扬弃”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重走来时路,重观来时景,亦能体悟别样乐趣,亦能收获别样美景。简言之,归纳是建立框架,总结是完善框架,而反思是重构错误的框架。
高中三年,值得铭记的不只有学习过程中的泪水与笑颜,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眺望远方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关注身边的风景。
我们生活在集体中,与身边的老师与同学朝夕相处,因此收获纯真友谊,收获学习助力。高中学习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打独斗。正所谓“由是长孺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只有依靠集体,学习之路才不至于寂寞漫长。无论是集体的学习氛围带给我们学习上的助力,还是班级荣誉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都不是我们期盼的那种单枪匹马一举成名能给予的。
中国人向来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汲取集体的养分来成长。这绝非理所当然。为集体付出,集体才会给予反馈。我目前就职B18班的班长,其实,我已经做了整整十年的班长。我喜欢做班长的感觉,是因为班长可以管别人,可以有特权吗?绝不是。是因为做班长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可以及自身能力的增长。要知道,“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任何回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任何付出也绝不是平白无故。当我为班级的事务而工作时,我会感到很充实,这是为集体服务而获得的踏实。同时,在办事的过程中能收获的还有宝贵的经验。
最后,请大家谨记:我们需要成为一名梦想家,而不是一位幻想者;我们可以还没有成为圆梦人,但我们一定已经是一位逐梦者。心中有梦,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方可成就人生之坦途,方可编织梦想的天网。